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 > 新健康栏目 > 名科名医

来源:中安健康网 时间:2022-06-14 作者:程红

  一、高血压发病原因及理解误区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但是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遗传;年龄;精神和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的影响,其他疾病的影响等。高血压的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有的患者可能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血压升高,休息后血压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症状就不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只要血压高于正常,就会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出现,虽然患者很痛苦,但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提醒患者及时就医,按时服药。有一小部分患者血压高于正常,却没有任何不适,自认为“没事”而拒绝就医。事实上,即使没有症状,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损害,所以没有症状的血压升高也是高血压。

  2、降压药吃了就不能停:所以不能吃:诊断了高血压,意味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体内的血压调节系统失去了平衡,为了纠正平衡、减少血压升高带来的损害,就要终生服药。药不能停的根源在于得了这个病,而不是吃了这个药。

  3、高血压是遗传的:只能认倒霉: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遗传占了一个席位,但不代表着遗传是唯一决定因素,也不能因此放弃对其他可控因素的改善,比如说,低盐低脂饮食、理想的体重、避免精神紧张,戒烟等,都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或者有助于控制血压在理想状态。

  高血压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长期监测血压,在生活方式改善及药物的综合作用下,把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的状态,才能得到最大的获益。

  二、怎么预防高血压相关知识

  越早期发现高血压,越早起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需要水平的唯一可能办法。经常测量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预放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那么高血压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调理,我们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深入的了解

  1、合理膳食:限盐(食盐摄入应该逐减至每日6克以下);限酒:(最好不要饮酒。如饮,每日饮用量折合白酒少于1两);多吃新鲜蔬菜,豆类和豆制品;常吃水果,每天一袋牛奶,1-2两瘦肉;每周吃鱼1-2次,少吃动物内脏,主食多样不过量。

  2、戒烟戒酒:烟酒是人类健康的天敌。长期吸烟酗酒会大大增加高血压的风险。预放高血压要严格戒烟,并控制饮酒量。

  3、适量运动,劳逸结合:要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诱发高血压的总要因素之一,高强度的工作、过大的生活压力都可能助长高血压。现代人生活要懂得劳逸结合,在工作之外注意放松和运动。坚持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生活习惯,保证良好的睡眠,这样才能把高血压拒之门外。

  4、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肥胖人群也是高血压的发病人群,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尤其要小心高血压的光顾。控制体重是预放高血压的重要环节。标准体重是多少?如何判定自己是否肥胖呢?有一个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BMI指数超过25即为超重,超过27则为肥胖,高血压风险大大增加。预防高血压,控制体重很重要。

  5、定期测量血压,增强防范意识: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预放高血压需定期测量血压,1-2周至少测量一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中准备血压计。学习自己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血压不正常,要及时就医,不要随便服用药物,生活、饮食、药物的调整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  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