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一份资助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来自怀宁的陈芸(化名)看来,这份恩情可以记一辈子。本月15日,她带着儿子来到合肥名人眼科医院,向医院院长陈林义表达一份穿越时空的感激。24年前,作为一个家庭困难、被眼疾困扰的学生,仅靠着寄出一份求助信,便得到了当时任科大医院眼科主任陈林义的无私帮助,不仅资助她治疗眼疾,还用一份长者的温暖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一封信让她看到生活的“光明”
“要不是当年您无私地帮助我,真不知道以后我能不能有这么好的生活,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看到眼前这位中年女士,陈林义已经认不出来,直到陈芸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才回想起24年前的事来。
“虽然现在具体过程记得很模糊了,但是当年之间的通信都还留着。”陈林义说,1993年自己还在科大医院工作。当时电视台曾经放过先进工作者的专题片,其中就有陈林义的介绍。还是中学生的陈芸高度近视并伴有其它眼疾,限于当时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一度对人生感到十分悲观。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加上家庭困难,到合肥看病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陈芸看到节目后,就试着写了一份信,希望得到陈林义对自己病情的指点。
不成想,很快她便受到了陈林义的回信,问候并邀请她来合肥看病。然而经济的困难加之当时不巧摔伤了腿,她只好写信说明难处。正当她感到无助时,她收到了来自一张合肥的汇款单,那是为她去合肥看病准备的路费。
24年前的资助让她终生难忘
“4月14日下午,收到的是您的汇款单而不是信,我心激动得快要跳出口......”这是1993年4月14日当天陈芸给陈林义回信的开头,24年后读起来依然充满感情与温度。
陈芸如给父母写信般诚挚的倾诉打动了陈林义,他决定帮助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姑娘。很快,陈芸来到合肥看眼睛。“记得那个时候她家条件很苦,孩子就只身一个人来合肥的,人生地不熟,那我们要照顾她。”陈林义回忆说,当时他找到医院帮陈芸要了一间免费宿舍,爱人每天还给孩子送送饭。
眼疾得到控制后,陈芸也就回到了家乡,但是这医患之间的通信却维持了很长时间。陈芸把陈林义夫妇当成了亲人,开口就是“伯父伯母”,学习、生活上有不顺心的事儿就向他们倾诉。虽然工作很忙,但陈林义夫妇总会回信,帮晚辈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鼓励她好好学习,未来能够自立自强。
回想起这段时光,陈芸感到很温暖,觉得那是青年时代自己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