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安健康网 > 新健康栏目 > 医院党建
安医大四附院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时间:2022-01-28 作者: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导医台、自助挂号机旁都有“红马甲”的身影,服务热情细致;“一站式服务”中心,让患者“最多跑一次,最多问一次”;医患角色互换,体验就医过程中的“痛点”……这是医院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个缩影。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前身为安徽省建医院,创建于1958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一头接续已挥就的历史诗篇,一头开启新时代的恢弘篇章。在全党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该院着眼于新发展阶段,精心谋划、层层带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让每一名党员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建机制,让党史学习教育有保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院党委第一时间学习上级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党史学习教育“1+3”方案,即一个总方案和学党史办实事、在团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个子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128165532.jpg

  紧接着,《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一系列精选的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发放到了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手中。

  创新学习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以及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等,激励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各支部聚焦学习目的,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潜心自学、专题研学、专家导学、领导领学……医院党委委员去支部上党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学习方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程。

  细化学习方案,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细化党史学习教育“学什么”,并把学习党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结合起来,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开展“我为患者办实事”“我为职工办实事”“我为临床办实事”系列活动,列出办实事项目清单,列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解决医务人员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医院开展“抓满意度提升,促服务改善”专项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医疗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医务人员、广大患者最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重点解决长期困扰医院高质量再发展、医疗服务再提升和流程布局再完善等方面的实事,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

微信图片_20220128165536.jpg

  拓展学习广度,让党史学习教育“深”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 医院党委以党课作为重要的学习宣传载体,统筹安排,在各个党支部广泛开展“讲党课”活动,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要点解读、导读领学,引导医院党员干部职工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广泛凝聚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128165539.jpg

  聚焦为民服务,让党史学习教育“暖”起来。2021年 4月份以来,医院党委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组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临床一线,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征求意见等,找准查实患者及职工 “急难愁盼”的问题。

  医院开设全市首个护理专科午间门诊,为广大有伤口造口相关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推进院内志愿者服务,为患者打造温暖医院、老年友善医院。餐厅改造提档升级,改善患者职工就餐质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院连续组织开展“颈上添花”“初心向党·助梦健康,迎接建党百年”“健康义诊走基层 学史力行促发展”“中医进社区,温暖健康行”等大型系列义诊活动,致力于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

  守初心,化解群众就医难题

  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医院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开支,创新手术方式,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入手,为群众办好“暖心事”。

  2021年4月29日,该院急诊120运送来一位特殊病人,39岁的李洁(化名)是新站区一位老师,上课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120至现场时李洁仍然双侧瞳孔散大,并处于深昏迷状态,紧急送至急诊抢救室。

  持续CPR、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反复肾上腺素静推、电击除颤……但是患者的室颤不能终止。急诊科的医生们意识到,这是碰到了最可怕的局面“电风暴”。

  启动ECPR,即为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心肺复苏术——ECPR,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反应速度及多部门学科协作模式国内领先。ECMO运转1小时左右,监护仪上持续室颤自动转为窦性心律,李洁心跳逐渐恢复,血氧饱和度呈逐渐上升,瞳孔在缩小,出现了四肢活动,对疼痛刺激也有了反应。看到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后,李洁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后续支持治疗。整整26天,李洁终于恢复意识,脱离所有生命支持措施,重返人间。

  对一家医院来说,老百姓最关注的是能看病、看好病。四附院人深知,技术实力才是看好病的关键。

  近年来,医院大力发展特色诊疗技术,先后成立安徽医科大学疑难消化道疾病诊断中心、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心、中西医结合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心等。近两年来,该院准入通过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同时,各科室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强化多学科诊疗(MDT),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为许多患者带去生存希望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因外地求医引发的烦恼。

  急诊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手成功救治重症胸腹部刀刺伤青年患者;心内科成功为90岁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胸腔镜、支气管镜检查,新开支气管激发试验;骨科曾多次成功为超高龄患者实施手术,为超高龄骨折患者们带来更多救治希望;康复科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与先进的康复设备相结合,对脑血管意外、脑瘫、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及骨科术后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治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体系。

  暖民心,“一站式服务”显真情

  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推轮椅、指路,志愿者在门诊自助挂号机前耐心指导患者操作,导诊台护士面带微笑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病房里医生和蔼可亲地与患者交流……走进医院,随处可见温馨的就医场景。

  “以前挂号看病、出院结算都要排长队等候,现在不用排队、不用等待、不用多跑腿,太方便了。”一位就诊患者说。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该院没少下功夫。医院通过功能整合、服务细分、流程优化,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多种服务内容,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多部门多窗口办理”到“一窗受理”的转变,方便群众在一个窗口能够办完多种手续,让信息多跑路、病友少跑腿,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及满意度。

微信图片_20220128165544.jpg

  “我体验做一名患有胸腔积液的高龄患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沟通能够事半功倍,让患者更安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周仙文说。医院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沉浸式体验,共涉及护理单元35个,每个科室安排一名护理人员以患者的身份体验本科室住院流程、检查流程、手术前准备流程或出院手续办理流程等。体验完成后,寻找科室现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共35项,

  对一些门诊量较大的科室,针对各自的门诊高峰时段,弹性排班,按需增减,确保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诊需求,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保证医疗质量。

  增设自助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如今,患者用手机就能完成挂号、缴费、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医疗咨询、院内导航、线上问诊等。为减少繁琐程序,让患者就医不堵心,医院积极优化服务流程,推出了无假日专家门诊、日间手术、多学科医疗合作等一系列便民举措。

  自助设备为就诊提速,但新的门诊就医模式反而让部分老年患者感到不便。医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各党支部在门诊轮流值守志愿服务岗,提供便民服务。在老年患者占患者人数七成以上的医院南区,医院为就诊老年患者提供就诊绿色通道、导医引导等全方位关爱服务,切实改善了老年人的就医体验。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近年来,医院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启动人文护理病房建设,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洗头、理发、剃胡须、剪指甲、洗脚等,运用先进的护理理念、模式和专业的护理技能、知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温度的专业护理服务。

  勇担当,扬帆逐梦开新局

  2021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回首四年奋斗之路,四附院人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就。尤其是2021年以来,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精神文化等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落户医院,即将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合肥市文明单位;南区升级改造,中西医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心全新亮相、与安医大生命科学学院实现院院合作,共促临床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这些不仅仅是医院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学史力行、加快推进医院迈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强大发展新阶段的生动体现。

  办院实力稳步提升。医院年门诊量由18.22万增至61.1万,手术台次由4201台增至8233台,出院病人数由1.34万增至3.08万,平均住院日由8.2天缩短至7.8天。开放床位数976张,床位使用率由53.20%增至69.00%;三、四类手术占比接近80%;心血管、神经介入等技术快速发展,年介入手术突破1000台次。急救、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大幅提升,新区开诊以来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病人1500余人次,院前急救转运4956人次。

  2019年国考中,CMI(出院病人例均权重,跟医院收治的病例类型有关。CMI作为DRGs应用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之一,CMI指数越高,代表收治疾病的疑难危重度越高。)指数1.01,全国排名312名,全省第9名。

  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医院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临床学科由12个发展至36个、医技科室发展至14个;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新技术新项目213项,其中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等10余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成立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疑难消化道疾病诊断中心;打造舒适化诊疗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展院前镇痛技术;成立远程会诊中心,病理中心与28家单位签订专科医联体协议,为安徽省病理专科医联体五个省级平台之一;血管外科、眼科、口腔科分别加入长三角专科联盟。

  人才建设取得新成果。医院始终秉承“科技兴医,人才立院”的理念,积极引进和招聘各类优秀人才,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29人,其中,学科带头人16人,学科骨干2人。医院目前拥有卫生系列高级职称151人,教学系列高级职称18人,为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积极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建立吸引、稳定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机制,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医大四附院第二届党代会擘画了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发展的宏伟蓝图:努力为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暨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而奋斗。

  真信笃行学党史,奋楫扬帆开新局。“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行动。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学史力行办实事、守正创新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院党委书记戴晓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