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安健康网 > 新健康栏目 > 健康要闻
医保谈判“灵魂砍价”砍哭药企代表

来源:新安晚报 时间:2019-12-04 11:20:55 作者:

  新一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谈判收官,多个“贵族药”开出“平民价”

  最近,一场涉及近14亿中国人的价格谈判,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就是“医保谈判”,它是一款药能不能进、以什么价格进医保目录的关键,也意味着患者能不能花更少的钱,用上更好的药。通过医保谈判,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最终开出了“平民价”,而且很多进口药品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看似紧张的医保谈判是怎么进行的?幕后又有哪些故事?

  谈判现场一片药从5.62元砍到4.36元

  11月28日,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谈判宣布收官,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完整版露出“真容”。

  这次70个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价格平均下降了60.7%,医保谈判专家的“灵魂砍价”也跟着火了一把。比如,一款治疗糖尿病新药,国际价格一片是7~8元,为进入中国医保,药企第一轮报价5.62元,经专家4次砍价,药企最终同意每片4.36元。

  “报价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直接出局。”在药企第一轮报价前,医保方代表开门见山地说。

  企业方代表:“最大诚意,10毫克5.62元。”

  医保方代表:“这个价格呢,还是有距离的。”

  企业方代表:“临时调整下我的方案,第二份报价:4.72元。”

  医保方代表:“你这个药品啊,是好药。下一轮报价,你们可以适当再考虑一下价格。”

  企业方代表:“我现在拿到最低的价格,4.62元。”

  医保方代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你跟CEO再去申请一下吧,给你5分钟。”

  企业方代表:“4.5元。这个价格已经比韩国还要低了。”

  医保方代表:“你有没有想过,韩国有多少人口,中国有多少。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在跟你们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

  企业方代表:“4.4元。”

  医保方代表: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元,行不行?”

  企业方代表:“好。”

  医保方代表:“那就4.36元!希望你们继续生产好药,为我们老百姓造福。”

  确定底价两组专家平行测算互不知情

  今年8月启动的此轮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共确定了119个新增拟谈判药品。要谈判,合理的价格如何确定?

  对企业而言,创新药有巨大的研发成本,企业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另一方面,基于医保基金的可承受程度和药品的性价比,医保部门也要进行专业的评判。为此,国家医保局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和11位基金测算的专家进行专业测算。

  在10月9日的动员会后,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随机领取了自己需要进行测算的药物资料。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与测算专家进行沟通,他们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测算方案,找到最利于谈判的价格。

  与此同时,来自各地医保部门的11位基金测算专家,也在同步进行测算。他们计算的是药品谈判成功进入医保之后,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分析。

  基金测算专家顾亚斌说:“给我们一个总体的基金总盘子,有多大的空间来用于购买或者跟企业谈判新增的药品目录,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总的盘子下怎么样来进行测算,用有限的钱购买到最好的产品。”

  通过两组专家的共同测算,各个药品的谈判底价才最终确定。这个底价决定着谈判是否能够成功,也是医保部门谈判的底牌。

  底价是医保部门的底线,也是企业能够过关的合格线。一些企业试图走捷径,动员会当天就有人蹲在国家医保局门口观察专家的组成,还有些企业甚至还想在私下和专家单独接触。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这两组是平行测算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底价,到最后两组平行的结果,我们是在一个完全保密的状态下,根据事先确定的固定规则,形成最终医保方的底价并且严格保密,到了谈判的现场才交给谈判组,所以能够尽量保证这个过程中,底价不被泄露出去。”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说。

  灵魂砍价让“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

  在最终的底价确定之前,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10月26日到28日,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三位组长和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司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和各个企业的代表,就每个药品的测算方式,逐一进行了沟通。

  双方反馈意见之后,国家医保局综合各方内容,最终获得每个药品的谈判价格。正是在确定拟谈判药品、测算谈判价格、与企业沟通等流程中严格保密,这个底价才成为谈判组手里的底牌。这样,谈判组才能在和企业的谈判中通过一次次“灵魂砍价”将价格降下来。

  入围之后,专家和企业还要进一步谈判,使得企业报价一步步接近底价,甚至低于底价。在最后一轮报价之后,企业最终谈判成功。经过一轮轮的艰辛谈判,甚至有企业代表流下了眼泪。

  此次新一代直接抗病毒丙肝新药首次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被业界视为我国丙肝防治“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原因就是在进入目录前,这种能治愈丙肝的口服新药一个疗程费用最低也在3万至7万元人民币之间。价格昂贵的“贵族药”客观上延缓了我国慢性肝炎防治的进程。

  熊先军说,入围的三种丙肝治疗用药拿到了全球少见的低价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医保部门以量换价,推动了药费大幅下降。目前,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新药价格能大降的“门道”,在于此次谈判在比价磋商谈判之外,还引入了竞争性谈判。据介绍,竞争性谈判不设最低价,有利于引导企业大幅降价。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首次尝试引入价格保密的做法:对部分药品的成交价格,承诺官方不对社会公开。熊先军说:“请社会放心,明年目录落地后,广大参保群众会对药价有切身感受。”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做好落地和执行,特别是2017年谈判准入、在本次谈判中未能续约药品的替代衔接工作,合理保障群众用药连续性。